close

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 經典。關漢卿戲曲



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

經典。關漢卿戲曲





經典。關漢卿戲曲 評價



網友滿意度:



Hello~小編想問問大家對文學的感覺是什麼



以前在念書的時候一定會上國文課

國中的時候文言文是小編的弱點阿



只識字但不懂內容

有點苦惱開始一點點排斥

高中還是免不了有國文

小編只好試著了解 認真上課

後來發現文學賞析有種被帶回古時候的感覺

老師講得很生動再跟著老師的解釋

從每個字句中了解

古代人他們的想法、當時情境心境

其實還蠻有趣的



現在就會有現代文學

像是小說 散文集之類的

小編覺得看書時間都過得很快

當你看完一本書兩三個小時就過了

但這幾個小時內其實收獲會不少

欣賞作者精挑細選的詞彙字句



文字間蘊含細膩情感

看書的時候搭一杯咖啡

偶爾文青一下也不錯



最近小編在網路上找書

在金石堂網路書店看到一些不錯的書



經典。關漢卿戲曲

這本小編還剩一些沒看完



但是還不錯收穫不少



經典。關漢卿戲曲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看看

小編跟妳們說 在金石堂網路書局買書



使用銀行卡享有更多好康喔



大家快去逛逛買好書吧





小鴨 金石堂購物折價券傳送門

經典。關漢卿戲曲



本週熱銷商品:





天使與橋者:七等生小說中的友誼







後殖民時代的文化政治:新馬文學六論〈簡體書〉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經典。關漢卿戲曲》

    再現人文精粹,傳承經典價值--「人與經典」叢書

    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
    我是箇蒸不爛、煮不熟、搥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關漢卿

    被推崇為「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的關漢卿,
    他是元曲一代魁首;他的作品數量豐富,質量精彩,至今仍不斷被改編演出;
    他的研究,現今已自成一種論述,被稱為「關學」。

    中國戲劇經先秦漢唐宋金的萌芽、發展,到了元代,成就了中國戲曲史上第一個黃金時期,一時劇作家輩出,如晴朗夜空群星燦爛,關漢卿正是其中最閃亮的明星,也是元雜劇最早、作品最多、類別最豐富,也最精彩的作家。

    關漢卿的作品,從生活出發,指斥不公不義之事,但也喜歡塑造溫暖明亮的人物,和動人神魄的情節。他並不是義憤填膺的正義使者,而是深諳戲劇娛樂特質的專業劇作家。他以最活潑自然的白描寫作,留給我們許多燦爛奪目、精彩絕倫的作品。

    有關他的生平,雖然只有十一個字的介紹,但本書作者陳芳英,以多年專業的戲曲研究,從關漢卿所處時代的社會文化狀況、都市繁華、市井娛樂,以及現存資料中描繪的關漢卿,來一探這位戲曲大師的大致面貌。同時精選關漢卿一生重要代表作品,從散曲和雜劇入手,分別探討關漢卿在這兩方面的成就。

    全書深入解說,淺出導讀,讓讀者得以親近一代戲曲大師的創作生命及作品精彩原貌,並因此進一步理解元曲雜劇的創作特質與歷史流變。讓經典關漢卿的經典戲曲,精華重現,驚豔讀者。

    本書特色

    「字字本色,故當為元人第一。」--曲聖關漢卿

    他是中國戲曲創作界的祖師;外國人稱他為「東方的莎士比亞」;世界和平大會選定的世界文化名人。

    第一本台灣教授專業書寫,針對關漢卿及其作品,深入解說、精采再現的經典讀本。

    書系特色

    再現人文精粹,傳承經典價值
    麥田【人與經典】書系,務求成為現代人閱讀國學經典的最佳選擇!

    a. 選題全面且精要:精選現代讀者喜愛且必讀的國學經典至少35部,分批出版:選題涵蓋經,史,子,集等領域;兼具「有趣且有用」的內容,幫助讀者增進國學涵養,提昇人文基礎賞讀及寫作能力。

    b. 名家編委及編撰群:哈佛大學王德威教授、台灣大學柯慶明教授總策劃。每本經典邀請台灣該主題領域有專研的名家學者編撰,專業嚴謹。

    c. 內容獨具特色:每本內容主要呈現「人的故事──經典的作者生平故事」及「經典作品的解析」二項重點。除了經典作品的分析導讀外,經典原著作者的生平,有別於一般簡略又平舖直述的簡介方式,每一位經典作者的生平,都將有1-3萬字的生命故事呈現給讀者。這是台灣第一套針對「經典作者」作「人物小傳」的完整書寫,讓讀者除了閱讀經典作品的神髓外,還能體驗經典作者完整豐富的生命內涵。

    d. 現代感的經典包裝:由知名設計王志弘全系列規畫設計,兼具收藏的質感與閱讀的便利。













      王德威∕總召集.柯慶明∕總策劃

      重新閱讀人文經典.再現大師創作歷程【各界名家好評推薦】

      王文興(作家)∕朱天文(作家)∕李永平(作家)∕吳岱穎(作家)
      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胡曉真(中研院文哲所所長)∕凌性傑(作家)
      康來新(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張健(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張曼娟(作家)∕陳大為(台北大學中文系教授)∕陳芳明(政治大學台文所教授)
      曾淑賢(國家圖書館館長)∕鍾文音(作家)
      簡靜惠(洪健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名家好評推薦

      「人與經典」強調三項特色:(一)我們不只介紹經典,更強調「人」作為思考、建構,以及閱讀、反思經典的關鍵因素。因為有了「人」的介入,才能激發經典豐富多元的活力。(二)我們不僅介紹約定俗成的經典,同時也試圖將經典的版圖擴大到近現代的重要作品。以此,我們強調經典承先啟後、日新又新的意義。(三)我們更將「人」與「經典」交會的現場定位在當代臺灣。我們的撰稿人不論國內國外,都與臺灣淵源深厚,也都對臺灣的人文未來有共同的信念。--總召集哈佛大學教授王德威

      麥田出版社策畫一套以中華文化為範疇的《人與經典》叢書,一方面選擇經、史、子的文化「經典」;一方面挑選中國文學具代表性的辭、賦、詩、詞、戲曲、小說,以及台灣文史的名家名作,邀請當代閱歷有得的專家,既精選精注其原文;亦就這些偉大作者的其人其事,作深入淺出的闡發,以期讀者個別閱讀則為「尚友」賢哲;綜覽則為體認文化「傳統」:既足以豐富生命的內涵;亦能貞定精神上繼開的位列,因而得以有方向、有意義的追求自我的實現。--總策劃台大教授柯慶明

      一流的文學,一流的研究,一流的入門讀物。--作家王文興

      我的老師,詩人楊牧曾說:有志寫作的年輕人,若想成為傑出的作家,必須多讀經典作品,為自己的文學創作奠定堅實的根基。麥田「人與經典」這套書,篩選中國文學經典,采擷其中精華,聘請學者作專業性的、深入淺出的導讀和分析,不僅適合一般讀者閱讀,對臺灣的青年寫作者,尤其大有助益,值得推薦。--作家李永平

      經典是人文的精華,豐富人類的思想,但唯有腦袋活潑的讀者,才能維持經典的活力,這便是人與經典生命相繫與會通之處。「人與經典」書系經由深入而且逸趣橫生的導讀,讓經典的生命與現代讀者的生命產生聯繫,進而促成人的活潑思想,激揚經典的迴轉多姿。人文化育,與其仰賴學校教材,不如自己汲取活水,「人與經典」正是汩汩源頭:何不掬之、飲之?--中研院文哲所所長胡曉真













    經典。關漢卿戲曲-目錄導覽說明



    • 「人與經典」總序∕王德威
      「人與經典」總導讀∕柯慶明
      代序:關漢卿及其作品∕陳芳英

      壹:在星群裡也放光

      今日八荒同一宇
      一、元代的政治社會概況
      二、都市的繁華與市井娛樂

      關漢卿其人:郎君領袖,浪子班頭

      貳:散曲

      關於散曲

      關漢卿的散曲
      一、描寫自我
      二、描寫市井女藝人
      三、男女情愛
      四、敘事
      五、時令景物
      六、隱居閒適

      經典賞析

      一、 小令
      1.【南呂.四塊玉】〈別情〉
      2.【雙調.沈醉東風】(五之一)
      3.【仙呂.一半兒】〈題情〉(四之二)
      4.【仙呂.醉扶歸】〈禿指甲〉
      5.【雙調.大德歌】〈秋〉
      6.【雙調.大德歌】(六之五)
      7.【南呂.四塊玉】〈閒適〉(四之二)
      8.【南呂.四塊玉】〈閒適〉(四之四)

      二、套數
      1.【仙呂.翠裙腰】套曲《閨怨》
      2.【南呂.一枝花】套曲《不伏老》

      參:雜劇
      雜劇劇本的面貌
      一、本
      二、折
      三、楔子
      四、曲、白、科
      五、題目、正名
      六、末本、旦本

      關漢卿的雜劇
      一、《趙盼兒風月救風塵》
      二、《錢大尹智寵謝天香》
      三、《杜蕊娘智賞金線池》
      四、《詐妮子調風月》
      五、《溫太真玉鏡臺》
      六、《閨怨佳人拜月亭》
      七、《望江亭中秋切鱠旦》
      八、《感天動地竇娥冤》
      九、《錢大尹智勘緋衣夢》
      十、《包待制三勘蝴蝶夢》
      十一、《狀元堂陳母教子》
      十二、《鄧夫人苦痛哭存孝》
      十三、《關大王獨赴單刀會》
      十四、《關張雙赴西蜀夢》

      相關研究及評價

      經典賞析
      一、《感天動地竇娥冤》(全本)
      二、《趙盼兒風月救風塵》(第三折)
      三、《詐妮子調風月》(第二折)
      四、《望江亭中秋切鱠旦》(第三折)
      五、《鄧夫人苦痛哭存孝》(第三折)
      六、《關大王獨赴單刀會》(第四折)

      肆:延伸閱讀書目

















    關漢卿及其作品

    關漢卿是元曲一代魁首,被推崇為「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其作品數量豐富、質量精彩,而且至今仍不斷被改編演出;有關他的研究,更已自成一種論述(discourse),被稱為「關學」。他一生創作劇本六十幾種,現存十幾種,並留存散曲小令五十七,套數十三。最早紀錄元曲作家的《錄鬼簿》,關於他的生平,卻只有十一個字的介紹。本書希望漸次展開時代、作家、作品的繪卷,與關漢卿素面相見。

    一般論及元代或關漢卿,總不免提到元代的黑暗,與關漢卿的反抗精神,本書則刻意避免類似的、稍嫌武斷和偏狹的說法。

    當然,元朝是第一個由漠北民族統治全中國的朝代,蒙元以征服者的姿態入主中土,規制法令的確有不公平的現象,但要說到歷史上政治的黑暗、社會的不公,沒有一個朝代沒有,元代並不比其他朝代嚴重,本書討論到相關問題時,只從問題入手,儘可能避免太過簡單、或只針對「民族」單一觀點的指責或論斷。元代經濟發達,提供百姓生活一定程度的保障,並支持了演藝、娛樂事業的發展,成就了光芒熠耀的元代雜劇與散曲。至於經常被抨擊的停止科舉考試一事,也可從其他角度思考。蒙元在馬上得天下,任何動靜都攸關死生,所以看重有一技之長的人,政府中用人,也自有其不同的晉用方法。中國的讀書人,一向「學而優則仕」,把科舉考試當作進身之階,一旦科舉停辦,惶惶不知所措。但從另一個視角看,不必侷限讀書做官的歷程,何嘗不是大自在;他們必須重新思考、選擇,面對另一種生活方式,也面對自己,尋找真正發揮所長的生命之路,元代許多文人加入書會,從事市井演藝文學,才讓雜劇發展臻於高峰。

    關漢卿也是書會才人,他從生活出發,自會指斥不公不義之事,卻也欣喜溫暖的塑造許多明亮的人物,和動人神魄的情節。他並不是義憤填膺的正義使者,而是深諳戲劇娛樂特質的專業劇作家。本書想呈現的,是身為戲劇家的關漢卿;討論他的劇作時,除了主題內容、文辭音樂之外,更希望從劇場演出的角度觀察。就劇論劇的同時,本書也避免挪用西方悲劇或喜劇的類別規範,若偶有涉及,也只是討論其寫作策略,而絕非分類歸屬。

    本書寫作時,也儘量避免當頁腳註或類似考證的寫法,但關漢卿生平資料極少,又多錯雜,研究者也說法岐出,尚無定論;敘述其生平里居及行跡時,還是必須交代考辨的緣由,雖已盡力降低行文間的考證痕跡,若仍不免瑣碎,尚祈見諒。至於後人杜撰,難以徵信的資料,即使狀似詭麗多奇,本書基於學術嚴謹的立場,就擯而不錄了。

    關漢卿是活潑潑的劇作家,他以最自然白描的寫作,留給我們燦爛奪目、精彩絕倫的作品。正式開啟中國戲曲研究門徑的王國維宣稱「關漢卿一空倚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為元人第一。」請讀者就此縱橫書卷,親炙關漢卿其人其書的本然面目。

    全書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關漢卿所處時代的社會文化狀況、都市的繁華、市井娛樂,以及從現存資料中描繪的關漢卿面貌。第二及第三部分,則分別介紹散曲和雜劇的特質,並論述關漢卿在這兩方面的成就。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元代有些作家專寫散曲,有些作家專寫雜劇,多半的作家則同時涉足散曲、雜劇,關漢卿也是兩者兼擅。因為和詩詞、小說等文類相較,元曲是大家比較陌生的,是以書中在二、三兩個部分,各由幾個進程書寫。第二部分,(1)先介紹散曲的形式、風格等特質;(2)綜合論述關漢卿散曲的題材內容與寫作風格;(3)經典賞析。為了保持清楚的論述邏輯,特別將(2)綜合評述,與(3)針對個別作品的分析評賞分開,希望可以達到眉目清楚,曉暢易讀。第三部分,(1)對雜劇中幾個基本用語正名釋義;(2)整體介紹、論述關漢卿現存雜劇;(3)說明「關學」的發展;(4)經典賞析,選取關漢卿雜劇作品做全本或單折的注釋及解析。最後附上讀完本書,想再進一步了解關漢卿、散曲、雜劇,可以延伸閱讀的書目。

    書寫過程,受益最大的,當然是筆者自己。藉此機會,重讀或新讀大量的蒙古、元代資料、關漢卿作品,和卷帙繁多的相關研究論述,是何等美好的生命經驗。謹在此向關漢卿和這些書籍的所有作者,深致謝意。更希望讀者喜歡作者珍重奉上的小書,進而喜愛關漢卿這位偉大的作家和他的作品。「人與經典」總序∕王德威

    「人與經典」是麥田出版公司創業二十周年所推出的一項人文出版計畫。這項計畫介紹廣義的中國經典作品,以期喚起新一世代讀者接觸人文世界的興趣。取材的方向主要來自文學、歷史、思想方面,介紹的方法則是以淺近的敘述、解析為主,並輔以精華篇章導讀。類似的出版形式過去也許已有先例,但「人與經典」強調以下三項特色:

    .我們不只介紹經典,更強調「人」作為思考、建構,以及閱讀、反思經典的關鍵因素。因為有了「人」的介入,才能激發經典豐富多元的活力。

    .我們不僅介紹約定俗成的經典,同時也試圖將經典的版圖擴大到近現代的重要作品。以此,我們強調經典承先啟後、日新又新的意義。

    .我們更將「人」與「經典」交會的現場定位在當代臺灣。我們的撰稿人不論國內國外,都與臺灣淵源深厚,也都對臺灣的人文未來有共同的信念。

    經典意味著文明精粹的呈現,具有強烈傳承價值,甚至不乏「原道」、「宗經」的神聖暗示。現代社會以告別傳統為出發點,但是經典的影響依然不絕如縷。此無他,在時間的長河裡我們畢竟不能,也沒有必要,忽視智慧的積累,切割古今的關聯。

    但是經典豈真是一成不變、「萬古流芳」的鐵板一塊?我們記得陶淵明、杜甫的詩才並不能見重於當時,他們的盛名都來自身後多年—或多個世紀。元代的雜劇和明清的小說曾經被視為誨淫誨盜,成為經典只是近代的事。晚明顧炎武、黃宗羲的政治論述到了晚清才真正受到重視,而像連橫、賴和的地位則與臺灣在地的歷史經驗息息相關。至於像《詩經》的詮釋從聖德教化到純任自然,更說明就算是著毋庸議的經典,它的意義也是與時俱變的。

    談論、學習經典因此不只是人云亦云而已。我們反而應該強調經典之所以能夠可長可久,正因為其豐富的文本及語境每每成為辯論、詮釋、批評的焦點,引起一代又一代的對話與反思。只有懷抱這樣對形式與情境的自覺,我們才能體認所謂經典,包括了人文典律的轉換,文化場域的變遷,政治信念、道德信條、審美技巧的取捨,還有更重要的,認識論上對知識和權力,真理和虛構的持續思考辯難。

    以批判「東方學」(Orientalism)知名的批評家愛德華.薩依德(Edward Said, 1935-2003)一生不為任何主義或意識形態背書,他唯一不斷思考的「主義」是人文主義。對薩依德而言,人文之為「主義」恰恰在於它的不能完成性和不斷嘗試性。以這樣的姿態來看待文明傳承,薩依德指出經典的可貴不在於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標竿價值,而在於經典入世的,以人為本、日新又新的巨大能量。

    薩依德的對話對象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文明,各有其神聖不可侵犯的宗教基礎。相形之下,中國的人文精神,不論儒道根源,反而顯得順理成章得多。我們的經典早早就發出對「人之所以為人」的大哉問。屈原徘徊江邊的浩歎,王羲之蘭亭歡聚中的警醒,李清照亂離之際的感傷,張岱國破家亡後的追悔,魯迅禮教吃人的控訴,千百年來的聲音回盪我們四周,不斷顯示人面對不同境遇—生與死、信仰與背離、承擔與隱逸、大我與小我、愛慾與超越……—的選擇和無從選擇。

    另一方面,學者早已指出「文」的傳統語源極其豐富,可以指文飾符號、文章學問、文化氣質,或是文明傳承。「『文』學」一詞在漢代已經出現,歷經演變,對知識論、世界觀、倫理學、修辭學和審美品味等各個層次都有所觸及,比起來,現代「純文學」的定義反而顯得謹小慎微了。

    從《詩經》、《楚辭》到《左傳》、《史記》,從〈桃花源記〉到〈病梅館記〉,從李白到曹雪芹,將近三千年的傳統雖然只能點到為止,已經在在顯示古典歷久彌新的道理。《詩經》質樸的世界彷彿天長地久,《世說新語》裡的人物到了今天也算夠「酷」,《紅樓夢》的款款深情仍然讓我們悠然神往;而荀子的〈勸學〉、顧炎武的〈廉恥〉、鄭用錫的〈勸和論〉與我們目前的社會、政治豈不有驚人關聯性?

    「郁郁乎文哉」:人文最終的目的不僅是審美想像或是啟蒙革命,也可以是「興、觀、群、怨」、或「心齋」、「坐忘」、或「多識草木鳥獸蟲魚之名」,以至「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與文是我們生活或生命的一部分。傳統理想的文人應該是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轉換成今天的語境,或許該說文學能培養我們如何在社會裡作個通情達理、進退有節的知識人。

    「人與經典」系列從構思、選題、到邀稿,主要得力柯慶明教授的大力支持。柯教授是臺灣人文學界的指標性人物,不僅治學嚴謹,對臺灣人文教育的關注尤其令人敬佩。此一系列由柯教授擔任總策劃,是麥田出版公司最大的榮幸。參與寫作的專家學者,都是臺灣學界的一流人選。他們不僅為所選擇書寫的經典作出最新詮釋;他們本身的學養已經是臺灣多年來人文教育成果的最佳見證。

    「人與經典」總導讀∕柯慶明

    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

    上述孟子謂萬章(萬章是孟子喜愛的高足弟子)的一段話,或許最能詮釋孔子所謂:「無友不如己者」之義,因為這裡的「如」或「不如」,就孔子而言是從「主忠信」一點立論,而就孟子而言,則從其秉性或作為是否足稱「善士」,而更作「一鄉」、「一國」、「天下」之區別,以見其心量與貢獻之大小,充分反映的就是一種「同明相照,同氣相求」的渴望。這種不謀其利而僅只出於「善善同其清」的道義相感,或許就是所謂「交友」最根本的意義:靈魂尋求他們相感相應的伴侶,「知己」因而是個無限溫馨而珍貴的詞語。

    但是「善士」們,不論是「一鄉」、「一國」或「天下」之層級,在這高度繁複流動的現代世界裡,大家未必皆有機緣相識相交而相友,於是「尚論古之人」的「尚友」就更加重要了。因為透過「頌其詩,讀其書」:我們就可以發現精神相契相合的同伴;當我們更進一步「論其世」,不僅「聽(閱)其言」,而進一步跨越時空、歷史的距離,「觀其行」時,我們就因「知其人」,而可以有「尚友」的事實與效應了。

    我們因為這些「古之人」的存在,而不再覺得孤單。雖然我們或許只能像陶淵明一樣,深感「黃(帝)唐(堯)莫逮」,未能及時生存於那光輝偉大的時代,而「慨獨在余」,而深具時代錯位的生不逢時之感;但卻也因此而無礙於他以「無懷氏之民」或「葛天氏之民」為一己的認同;在他以五柳先生為其寓託中,找到自己有異於俗流的生存方式與實現生命價值的途徑。

    雖然未必皆得像陶淵明或文天祥那麼戲劇性;「風簷展書讀」之際,時時發現足資崇仰共鳴的「典型在宿昔」,甚至生發「敢有歌吟動地哀」的悲憫同情,卻是許多人共有的經驗:這使我們不僅生存在同代的人們之間,更同時生活在歷代的聖賢豪傑、才子佳人,以至雖出以寓託而不改其精神真實的種種人物與人格之間,終究他們所形成的正是一種,足以寄託與安頓我們生命的,特殊的「精神社會」:或許這也正是人文文化的真義。

    當這些精神人格所寄寓的著作,能夠達到卓超光輝,足以照耀群倫:個別而言,恍如屹立於海濤洶湧彼岸的燈塔;整體而言,猶若閃爍於無窮暗夜的漫天星斗,燦爛不盡……這正是我們不僅「尚友」古人,更是面對「經典」的經驗寫照。

    在各大文明中,許多才士偉人心血凝聚,亦各有鉅著,因而成其「經典」;終至相沿承襲,而自成其文化「傳統」,足以輝映古今,這自然皆是人類所當珍惜取法的瑰寶。至於中華文化的經典,一方面我們尊崇它們的作者,如劉勰《文心雕龍.徵聖》所宣稱的:「作者曰聖,述者曰明;陶鑄性情,功在上哲」;但是對於此類「上哲」的形成與「經典」的產生,歷來的賢哲們,更多有一種「殷憂啟聖」的深切認知。這種體認最清晰的表述,就賢哲人格的陶鑄而言,首見於《孟子.告子》: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這一段話,不僅指出眾多賢哲的早歲困頓的歲月,其實正是為他們日後的大有作為,提供了經驗知識的準備,更重要的是陶鑄力堪大任的人格特質。一方面是人類的精神能力必須接受挫折和困頓的開發:「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另一方面則是處世謀事要恰如其分,肇造成功,永遠需要以「試誤」的歷程來達臻完善:「人恆過,然後能改」;創意的產生來自困難的挑戰,也來自堅持解決的意志與內在反覆檢討圖謀的深思熟慮:「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而任何執行的成功,更是需要深入體察人心的動向,回應眾人的企盼與要求:「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簡而言之,智慧自歷鍊來,志意因自勝強,執業由克己行,成功在眾志全……孟子所勾勒的其實是與人格養成不可分割的,一種另類的「個人的知識」(Personal Knowledge)。因此當他們將此類「個人的知識」,轉成話語,形諸著述,反映的仍然寓涵了他們「生於憂患」的經驗,以及超拔於憂患之上的精神的強健與超越、通達的智慧。

    對於中國「經典」的這種特質,最早作出了觀察與描述的,或許是司馬遷,他在〈報任少卿書〉說: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脩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



















    瘋狂賣客折價券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1*14.8
    頁數:272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陳芳英

    追蹤











  • 出版社:麥田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2/11/29








  • ISBN:9789861738451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經典。關漢卿戲曲





arrow
arrow

    kurtak5q38s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